我国首部南海沿岸海湾30年变化图集出版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南海海洋研究所编制的《南海沿岸海湾土地利用变化图集》(简称《图集》)由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出版,面向全国发行。图集学术指导委员会由潘德炉、张偲和蒋兴伟等院士专家构成。
海湾是人类通向海洋的桥头堡,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上古先民已在此“兴渔盐之利,行舟辑之便”。大航海时代开启了人类文明崭新的篇章,人类的舞台从陆地、近海扩展到远洋,海湾重要性凸显。及至今日,海湾集临海养殖、滨海旅游、矿产资源开发、航运贸易等于一体,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财富集中区。海岸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地带,海湾则是海岸带上的明珠。美国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中国粤港澳大湾区等四大世界一流城市群均位于海湾地区。海湾经济因港而生,依海而兴。东南亚的重要港口城市,如曼谷、马尼拉、胡志明、海防等均是依托海湾发展壮大。
南海地处热带与亚热带,位于南纬5°~北纬25°、东经95°~120°之间,海域面积广阔,为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南北沟通亚洲大陆和大洋洲,东西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地理位置优越,有“亚洲地中海”之称。
近年来,中国与南海周边的东南亚诸国,社会经济合作发展迅速,南海沿岸海湾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鉴于南海沿岸海湾研究薄弱,系统全景的研究则更为匮乏,自2014年起,《图集》编辑部开始筹划编撰一部系统反映南海沿岸海湾变迁的图集。此项工作从选题策划到数据采集整编,再到本图集正式出版,历时8年。
《图集》由序图组和主图组两大部分组成。序图组从世界范围介绍南海区域,宏观描述南海海湾地理位置、区位关系、地形和经济概况等基本背景信息。主图组包括中南半岛篇、马来半岛篇、苏门答腊岛及周边篇、加里曼丹岛篇、菲律宾群岛篇等五个篇章,共计43个大型海湾。本图集以卫星遥感为技术手段,结合实地考察,融合文献和科考资料,采用层次解构手法,从本底环境、整体景观、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专题、城镇与港口等五个层面对每个海湾进行解构。全面系统地反映了1987—2018年南海沿岸海湾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自然、经济等要素的关系。
这是我国首次系统针对南海沿岸海湾开展开发利用变化研究的成果,由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项目六课题三“南海岛礁及周边资源与环境信息集成”资助。
郭华东院士为《图集》做序,指出《图集》的出版得益于地球大数据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南海沿岸国家的海湾开发与保护、区域合作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基础支撑作用。
书影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