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社会生态复合系统:从可持续到高质量发展首届学术研讨会由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承办

  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命题。草地是拥有多重生态和生产功能的重要自然资源,也是陆地主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全球气侯变化和人类活动日益增强背景下,如何在草原牧区实现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双赢,从可持续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可持续生态学、人地耦合系统地理学、及自然资源管理等学科方向上的国际前沿与热点,也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国家需求。 

  在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赵新全研究员指导下,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王军邦副研究员与中科院植物所李昂副研究员共同组织,于520-21日在地理资源所举行了本次学术研讨会。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赵新全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王堃教授、北京林业大学董世魁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李平研究员、北京大学侯玲玲研究员等专家做了主旨报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50多位参加了现场会议,还有多位参加了在线会议。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生态模拟团队负责人王绍强研究员致开幕辞。团队承担中科院 美丽中国先导等项目,而本次学术会议的举行,对于厘清牧区问题,提出生产资源空间优化配置且有效增强资源保障能力的提升路径,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赵新全讨论了青藏高原草地管理的几个问题,王堃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以阐释就草原牧区社会生态系统嬗变与可持续发展,董世魁就青藏高原草地社会生态系统的弹性力及其调控途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李平介绍了中国草原管理制度的变迁,从古代游牧时期到现代的草原保护政策,分析了不同制度变迁对草原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侯玲玲以草地保护与牧区发展的经济与政策研究为题,探讨了草地保护与牧区发展的经济与政策问题。 

  王军邦基于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对青藏高原草地生态保护与畜牧生产进行了区划,为保护草地、放牧草地和栽培草地理念提供了案例支撑,进而探讨通过栽培草地发展提升草地承载力以保护放牧草地的途径。李昂就如何理解放牧生态学的平衡与非平衡态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西南财经大学贡布泽仁副教授探讨了牧区合作经济制度在牧民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中国农业大学庄明浩副教授探讨了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的草原畜牧业低碳发展路径。浙江省农科院的徐烨成博士分析了近30年蒙古国畜牧经济变迁。新疆农业大学李先东副教授评价了北疆纯牧区、半农半牧区乡村振兴视域下草地畜牧业生态效率。兰州大学李珊珊博士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青藏高原牧民头发氨基酸与牧民饮食变化间关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闫慧敏副研究员和徐增让副研究员分别就生态保护进程中高质量草地退化状况及成因,草地畜牧业社会生态系统动力机制及未来情景,进行了系统阐释和探讨,对于认识蒙古高原两种放牧体系的发展及效应,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参考。这些报告从生态、畜牧经济、社会文化视角对牧区社会生态复合系统进行了剖析和探讨,对于如何实现从可持续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思考和探讨。 

  本次会议的顺利举办,充分体现了各位学者对牧区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的关注与重视,也凸显了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间耦合的学科发展需求。牧区草地生态系统研究需考虑当地牧民生计问题,而牧区社会经济政策制度的制定,不能脱离对当地生态系统状况及变化的约束。2022年我们进入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要从2035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向2050年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发展。中国的发展目标,已经从联合国SDGs零饥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升至了全民共同富裕的高质量发展目标。这对作为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的牧区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以CNERN国家站为基础,生态系统观测研究数据为核心,拓展部门台站和专项观测网络,整合台站-区域-全国生态系统观测研究数据产品,打造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支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系统学科发展的同时,也将有力支撑牧区社会生态复合系统从可持续到高质量发展。 

会议合影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