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第二批观测技术规范”高层次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3年7月12日,受科技部基础司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委托,由野外科学观测研究专家组和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共同承办的“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第二批观测技术规范”高层次专家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A316会议室举行。中国科学院陈宜瑜院士、傅伯杰院士、崔鹏院士、于贵瑞院士、王赤院士,中国工程院郑健龙院士,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刘克佳处长、李宗洋主管,国家科技部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王瑞丹副主任、石蕾处长、徐波主管,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野外台站管理办公室杨萍研究员,中国林科院刘世荣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冯仁国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王艳芬教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周广胜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亚热带所王克林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赵新全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何洪林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宁百齐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李晓刚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张怀教授,重庆交通大学唐伯明教授,钢铁研究总院韩冰研究员等出席会议。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和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材料腐蚀降解与基础设施安全、地球物理与地表动力灾害领域观测技术规范编写组共计50余人参加了会议。 

  于贵瑞院士首先介绍了与会领导和专家,并对本次会议背景进行介绍。指出第一批生态相关的野外观测技术规范已经提交到出版社,本次对第二批各领域已经成熟的规范进行评审,以尽快达到提交出版的目标,促进国家野外站科学观测研究工作的有序发展。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王瑞丹副主任、科技部基础司刘克佳处长分别进行讲话,强调了本次会议对进一步推动国家野外站规范化运行与联网观测的重要性。 

  专家组组长陈宜瑜院士与傅伯杰院士主持了编制规范的评审,何洪林研究员首先汇报了国家野外站观测技术规范总体情况。陈磊、王天明、张雷明、张伟就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生物多样性、地球关键带、喀斯特区域4项技术规范的编写情况进行汇报,吴俊升、王旭东就材料腐蚀降解与基础设施安全领域的2项技术规范的编写情况进行汇报,陈石、赵秀宽、周公旦就地球物理与地表动力灾害领域的固体地球物理、日地空间、地表动力灾害3项技术规范的编写情况进行汇报。随后,张雷明副研究员就国家野外站领域分类建议(讨论稿)进行了汇报。 

  与会专家对已完成的8项规范予以充分肯定,同时也对后续规范文本的修订及国家野外站领域分类提出了详细建议。经陈宜瑜院士和专家组共同商讨后,对此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第二批观测技术规范”编制工作予以决议,希望编写工作组根据专家组建议,认真修订后形成一套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前瞻性、可操作性且代表国家水平的野外台站观测规范文本。 

  最后陈宜瑜院士总结指出,生物多样性、地球关键带、喀斯特区域、固体地球物理、日地空间环境、材料腐蚀降解和基础设施安全等类型的观测研究站是国家野外站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编制其观测技术规范,不仅对促进野外观测站运行规范化、长期化、稳定化,获取长期连续的观测数据,推动联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为相关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会议现场 

   专家组评审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