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资源所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就“地标生境”领域合作签署谅解备忘录
2月19日,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举行的联合国粮农组织第37届亚洲与太平洋区域部长级峰会上,地理资源所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就“优质地理产品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下简称“地标生境”)方法与技术支持“一国一品”项目签订谅解备忘录。该项目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21年启动的绿色农业旗舰项目的合作签订谅解备忘录。
2021年,地理资源所联合中国地理学会等单位启动了“优质地理产品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021-2030十年行动计划”,旨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并探讨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方法、路径和解决方案。
2023年8月,在浙江省湖州、江苏省丰县和北京市举办的“2023国际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和“地标生境”技术应用研讨会上,来自孟加拉国等5个国家的农业官员和专家针对“地标生境”和“一国一品”项目实施和合作开展了经验交流、产品联展和技术转让的研讨。“地标生境”被粮农组织评选为亚太地区“好实践”案例并作为“一国一品”项目实施的重要科技支撑。
“地标生境”是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理念,以开放科学为基础,以地理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为支撑,以案例为建设工程,将标准规范和地理文化传承贯穿始终,构成了一个多方合作体系。它是一个将科学、技术、工程、管理、文化融为一体的工具包,提出了打通地理产品从原产地生产、存储、加工、市场到终端消费,以及从地理基因挖掘、区域品牌提升、知识产权保护、乡村基层工程实施到国际推广应用的高质量发展的双轨实施链条的科学依据、技术可靠性和工程实施的可行性,为粮农组织“一国一品”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地标生境”以被纳入到国际科学理事会(ISC)世界数据系统(WDS)的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世界数据中心为信息基础设施和共享服务平台,该平台先后二次获得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奖。目前在中国11个省(区)开展的17个“地标生境”案例中,均在不同程度上取得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粮农组织副总干事Beth Bebthodol指出,粮农组织认为科学技术和创新对粮农系统的转型起到核心作用。本次备忘录的签署将推动科学技术和创新,不仅有益于正在实施“一国一品”项目的国家发展,更将惠及千家万户。她高度评价地理资源所在支持“一国一品”项目中的作用,她认为这是一个具有“先驱”意义的创新,“通过地理和环境可追溯技术来增加优质地理产品的价值”更具有实践意义。
粮农组织助理总干事jong-jin Kim表示,谅解备忘录签署是联合国“一国一品”计划推行的重要里程碑,双方合作将支撑粮农组织所有成员国“一国一品”计划的实施。
王生林书记在讲话中表示,地理资源所将致力于与粮农组织全面合作,利用全球地理环境数据与信息技术助力实施“一国一品”计划,并将在技术转让和知识共享方面从承诺转向行动。
本次谅解备忘录的签署,树立了中国科研机构与粮农组织新一轮高端合作的里程碑。粮农组织认为,谅解备忘录中关于地理资源所在全球环境信息系统应用于特殊农产品开发的建设内容,将有助于转变农业食品系统,使其更具弹性、可持续性、包容性和高效率性,更好地支持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谅解备忘录由王生林书记和粮农组织助理总干事jong-jin Kim(金钟镇)签署;不丹农业与畜牧业部部长Younten Phuntsho(扬腾•彭措)、巴布亚新几内亚农业与畜牧业部 部长Brown Konabe(布朗•克拉贝)、粮农组织助理总干事Beth Bebthodol(贝丝•贝奥多尔)、中国驻斯里兰卡使馆临时代办朱彦伟,以及“地标生境”专业科技服务团首席专家、地理资源所研究员、粮农组织“一国一品”亚太区域组织组副主席刘闯参加了签约仪式。
地理资源所党委书记王生林和粮农组织助理总干事jong-jin Kim签署谅解备忘录
相关新闻报道:
[2]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网:Leveraging Science and Innovation for OCOP implementation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4] 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区域网:Undervalued but nutritious foods to get boost from new geographical and environmental traceability tool in Asia and the Pacific,https://www.fao.org/asiapacific/news/detail-events/en/c/1677498/
[5]中国网
http://ydyl.china.com.cn/2024-02/20/content_117008701.shtml
[6]中国日报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402/21/WS65d58098a3109f7860dd272d.html
[7]中国新闻网
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24/02-20/10166511.shtml
[8]人民网
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4/0222/c1004-40181368.html
[9]中国经济网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402/22/t20240222_38908248.shtml
[10]中国科技网
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402/bdda5186b5b540aa9ee87eef685ced10.shtml
[11]中国科学报
https://www.cas.cn/cm/202402/t20240222_5005843.shtml?from=timeline
[12]科学网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759.shtm
[13]中科院之声
https://mp.weixin.qq.com/s/PUNfK4UF3GteSWhdn11Yjg
[14]央视网 https://news.cctv.com/2024/02/20/ARTIDO1PA5TMID5RHaIJmKTv240220.shtml
[15]中国农业信息网
http://www.agri.cn/zx/nyyw/202402/t20240221_8609677.htm
[16]凤凰网
https://ishare.ifeng.com/c/s/v002A1pIYSEpP3BRTDmO9UWKETckUwgJmH1kRcbyBmnoAVM__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