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资源所举办2024年第二十届公众科学日系列活动
5月13-19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理资源所”)举办了主题为“砥砺二十载 科学新进程”的第二十届公众科学日系列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吸引了1000余名社会公众参与其中,多方位展现地理资源所的科技创新成果,多角度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家精神。地理资源所纪委书记崔胜先、德州市科协主席夏祥涛、禹城市委副书记柳骁、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中心主任刘辰勇、东营市科协主席胡琳等领导参加了此次活动。
地理资源所赵士洞研究员围绕博物学的基本概念、我国生物多样性丰度的主要原因、生物双名法和植物分类系统的起源及原则、中国的古树、名木以及园区乔灌木的分类及其特点开展科普报告,带领公众到户外亲身感受园区里各种植物的特点。从小朋友到退休老同志的受众群体,在赵先生的带领下认识奥运村科技园的64种乔灌木植物。“讲座+实践”的科普形式得到公众一致好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知识传播效果,引发了众多观众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公众对植物学知识的持续了解和学习。
禹城综合试验站南北庄站区开展了主题为“从地理到地里,从粮食安全到生态安全”的科普活动。通过讲解禹城站的历史、定位观测实验、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示范等,让学生了解禹城站、了解科学,同时激发学生的科学热情,提高对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盐碱地改良及现代循环农业运作模式的系统认知。以国家地理分区、中国粮食生产区划为框架,讲述了科学家几十年如一日开展黄淮海盐碱地治理的“黄淮海精神”以及现身科研、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
禹城综合试验站黄河三角洲研究中心开展了主题为“探秘盐碱地,从课堂到自然”科普活动。通过科普报告与实践互动有机结合,让受众零距离了解黄河三角洲以及盐碱地相关的小知识、大科学,深入了解黄河三角洲的演变历史和生态环境特征、盐碱地形成的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盐碱地治理方法和农业绿色开发模式,希望为青少年朋友打开一扇通往知识与自然奥秘的大门。刘振副研究员还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土壤的奥秘》的科普报告。在园区互动环节中,参观了土壤理化实验室、盐碱地水土过程观测平台、盐碱地“草-牧-园”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并动手参与农业生产实践劳动。
活动期间,地理资源所所史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吸引了近300名社会公众参观。通过东西两个展厅的内容,使社会公众对研究所80年的发展历程及若干重要成果以及传承发展产生了深刻印象。
长期以来,地理资源所始终将科学普及和传播作为一项重要使命认真组织和落实。每年的公众科学开放日已经成为地理资源所科普工作的品牌活动,吸引了广大社会群众和大中小学生参观,让大家走进科学、走进研究所,为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做出了积极贡献,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园区认识植物活动合影
园区认识植物活动现场
禹城站南北庄站区活动合影
禹城站南北庄站区活动现场
禹城站黄河三角洲研究中心活动合影
禹城站黄河三角洲研究中心活动现场
参观所史馆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