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国际三角洲论坛暨第二届黄河国际人才周活动在山东东营圆满落幕
2024年9月25日至27日,“第五届国际三角洲论坛暨第二届黄河国际人才周活动”在山东东营成功举办。此次盛会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简称“地理资源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中国地理学会联合主办,中科山东东营地理研究院承办。会议以“生态·农业·科技”为主题,吸引了国内外300余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及行业代表参会。
开幕式上,东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窦锦波发表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并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达了美好的祝愿。地理资源所纪委书记崔胜先作为主办方代表致辞,他表示地理资源所一直致力于推动地理科学、生态学及资源环境科学的发展,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持。他强调,地理资源所将继续深化与东营市的合作,携手推动区域生态、环境、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共同开启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创新与区域发展的新篇章。UNEP-IEMP主任张林秀女士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的主题不仅符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而且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契合。她期望通过进一步的合作,将中国的生态保护与农业创新成果推向世界舞台。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董治宝则指出,本次论坛的主题与地理学的研究方向高度一致,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跨学科融合创新,强化理论研究与地方实践结合,促进公众参与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凝聚生态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广泛共识。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邵明安就“加强我国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的主题发表了精彩见解。他强调,数字乡村建设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路径,也是建设数字中国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具体案例分析,邵院士提出了多项促进数字乡村发展的策略建议。张林秀主任则聚焦“加强气候-生态-生计协同,提升农食系统韧性”的主题,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通过系统化方法提高农食系统的适应能力。她呼吁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多重挑战,以促进农食系统的可持续转型。
会议期间,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了主旨演讲,涉及领域广泛,包括AI时代的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盐碱地高效种养循环系统构建、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模式等多个方面。
在产才对接环节,地理资源所发布了关于建立国际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经验互惠交流机制的倡议,并展示了其在科普成果、土壤样品库建设以及数字土壤CT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此外,论坛还设置了四个专题分论坛,邀请了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山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的4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入海口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土资源利用与高质量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暨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三角洲湿地地质环境演变”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为推动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和解决方案。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中国在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科技创新、区域发展领域的最新成果,也为国际间的经验交流和技术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
地理资源所纪委书记崔胜先致辞
会议合影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