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介绍

沈镭

男,1964年出生,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利用与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是我国资源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现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兼);兼任国土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为《自然资源学报》和《资源与产业》副主编,以及《资源科学》、《国土资源情报》、《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等期刊编委,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及《资源经济学》首席教授(2015-至今)。曾任世界银行社区与小矿(CASM)战略管理顾问委员会委员(SMAG)及中国区域网络(CASM-China)负责人、世界银行高级顾问(2006-2010年);世界矿业部长论坛(World Mine Ministry Forum)学术委员会委员(2008年);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矿业与矿产资源委员会委员(2010年)。甘肃省白银市政府经济转型顾问(2006-2010年);辽宁省阜新市经济发展顾问(2007- 2010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客座教授(1995- 199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兼职博导(2003-2013年)。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能源安全、资源经济与政策方面的研究,涉及以下研究领域:

1)资源安全及资源流动和资源代谢;

2)自然资源及环境管理与政策;

3)能源系统复杂性及能源经济与政策;

4)资源型城市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

主要研究项目

1)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水泥生产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认证(2011-2015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气候变化条件下中国能源供给安全格局及其资源环境效应(20132016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湄公河环境国际研讨会(2013年)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基金项目--东南亚周边国家科技合作现状及布局的分析研究(2012年)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人地关系的我国内地与沿海能源安全差异性研究(20082012

7)宁波市地方政府部门下达课题--宁波市国土规划编制(2014-2015年)

8)国土资源部油气研究中心--全国矿产资源重要市县经济发展(2014-2015年)

9)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国际资源定价的形成机制、欧盟资源外交战略研究、国家资源安全与全球战略研究(2009-2013年)

10)中科院国际合作局重点项目--亚洲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008-2010年)

11)国家科技部与意大利环境国土部国际合作课题--西藏能源发展战略研究(2005-2006年)

12)西藏自治区发改委--西藏自治区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05-2011年)

13)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资源节约战略与管理机制(2005-2006年)

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五种不同类型矿业城市持续发展优化研究(1997-1999年)

主要学术成就

近年来的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能源和资源安全与评价研究,先后完成了多项国家部委及地方委托的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撰写学术专著10 余部,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重大咨询建议报告8份,并获得了一系列优秀科技工作者奖项。主要学术成就如下:

1)近年来主持承担了国家及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项目。2009年开始组织和负责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澜沧江中下游与大香格里拉地区综合科学考察”论证与实施,并任野外科学考察队长,项目验收评审为优秀成果;自2010年以来,参与中科院碳专项的项目论证和实施,负责“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完成了全国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大样本调查与实测认证研究,实测了中国水泥生产碳排放因子并与国际上权威的默认值相比,一般低10.90%-20.85%,建立了全国及各省区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因子基础数据库,为国家和各省市区及企业开展碳核查和节能减排提供基础支撑。该项成果被评为2013年度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十大研究进展之一。

2)在能源和资源安全理论与方法研究方面,首次提出能源系统的复杂性理论,发展了能源安全与可持续评价模型,建立了能源安全及能源环境研究的理论体系,发表了“区域能源安全复杂性的理论分析框架与实证研究”、“中国能源政策可持续性评价与发展路径选择”、“能源环境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主要进展”等学术论文,为国家可持续能源功能分区提供了重要支持。

3)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方面,首次提出了资源型城市概念、内涵和科学界定指标,提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集成理论与评价方法。成果直接应用到国家科技部重点咨询项目“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与科技对策研究”、陕西省榆林市产业发展规划、甘肃省白银市经济转型总体规划等国家和地方委托的研究任务,为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文件的起草和颁布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持。

主要学术论著

1)沈镭,韦方强,刘立涛等编著.《澜沧江流域与大香格里拉地区人居环境与山地灾害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2)成升魁,沈镭,徐增让等编著.《澜沧江流域与大香格里拉地区科学考察综合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3)成升魁,沈镭,徐增让等编著.2010中国资源报告-资源流动:格局、效应与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4)沈镭编著.《中非资源环境科技合作战略研究》,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

5Lei Shen. Towards A Sustainable Asia: Natural ResourcesBeijing: Sciences Press and Springer2010

6)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编著.2008-2009资源科学发展报告》,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7)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编著.2006-2007资源科学发展报告》,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8)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能源战略研究小组著.《中国区域结构节能潜力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9)成升魁、谷树忠、王礼茂、沈镭等.《中国资源报告2002》,北京:商务出版社,2003

10)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小组.《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11)沈镭,魏秀鸿编著.《区域矿产资源开发概论》,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

12)郎一环,陈百明,沈镭等.《长江中游沿江产业带建设》,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5

代表性学术论文

1SHEN L, GAO T, ZHAO J, et al. 2014. Factory-level measurements on CO2 emission factors of cement production in China. 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J], 34: 337-349.

2CAO Z, SHEN L, LIU L, et al. 2016a. Analysis on major drivers of cement consumption during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J], 133: 304-313.

3CAO Z, SHEN L, ZHAO J, et al. 2016b. Toward a better practice for estimating the CO2 emission factors of cement production: An experience from China.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J], 139: 527-539.

(4)CAO Z, SHEN L, ZHAO J, et al. 2016c. Modeling the dynamic mechanism between cement CO2 emissions and clinker quality to realize low-carbon cement.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J], 113: 116-126.

5GAO T, SHEN L, SHEN M, et al. 2016. Analysis of material flow and consumption in cement production proces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J], 112: 553-565.

6SHEN L, GAO T-M, CHENG X 2012. China's coal policy since 1979: A brief overview. Energy Policy [J], 40: 274-281.

7SHEN L, LIU L, YAO Z, et al. 2010. Development Potentials and Policy Options of Biomass in China.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J], 46: 539-554.

8SHEN L, GUNSON A 2006. The role of artisanal and small-scale mining in China's economy.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J], 14: 427-435.

9)沈镭 2013a. 三十年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的发展与展望. 自然资源学报 [J], 28: 1464-1478.

10)沈镭 2013b. 中国西部能源及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J], 23: 17-23.

11)沈镭 2013c. 保障综合资源安全. 中国科学院院刊 [J], 28: 247-254.

12)沈镭 2013d. 基于粮食安全的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机遇和挑战.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J]: 80-87.

13)沈镭, 高丽 2013. 中国西部能源及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J]: 17-23.

14)沈镭 2016. 中国水泥生产过程碳排放因子测算与评估. 科学通报 [J]: 2926-2938.

15)沈镭, 孔含笑, 王建, et al. 2016. 绿色矿山与中国矿业伦理的现状与成果(英文).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J]: 317-322.

招生方向资源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招生专业自然资源学

联系方式

Tel: +86 (0)10 6488 9005

Email: shenl@igsnrr.ac.cnbjleishen@gmail.com

更新日期:2017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