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 1959年生于西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6.9-1989.10原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科学系地层古生物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1997年美国UMR大学地质系高访学者;1999年美国COLORADO寒武纪研究所高访学者; 2004.11-2005.3美国地质调查局高访学者。主要从事地质环境与健康、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地层古生物学以及生命元素的地质历史过程以及环境健康效应的研究。1993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和陕西省优秀教师称号; 1995年度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优秀青年科技奖; 1996年获首届陕西青年科技奖;1996年获两项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秦岭寒武系地层、生物群及含矿性的研究);1998获地矿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辽东的寒武系和含矿性的研究); 1996年被选为煤炭工业部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7年被选拔为煤炭工业部首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全国地层委员会寒武系工作组委员,古地理学报编委等。在本项目中
目前主要科研项目:基金项目:昭通氟中毒区煤、土壤氟、砷等的含量和分布及环境健康效应;科技部公益重点项目“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因学研究”中的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因地质地理背景研究课题;主要参与全国地层委员会“中国主要断代建阶研究项目”下寒武统筇竹寺阶的研究(1212010511702)等项目的研究. 主持地方科技任务“紫阳硒矿资源调查”(2009.6-2011.6)
主要研究方向和学术思想:
1.探讨我国表生地球化学环境空间分异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和机理以及健康效应;探索我国不同区域的大地构造特征、分布的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特别是砷、硒、氟、汞等元素含量和分布规律以及在自然和人为作用下的迁移转化规律及环境健康效应;把构造、地层及其分布区的基岩、土壤、作物、水系作为一个整体,探讨物质和元素在整个表生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规律;探讨我国表生环境空间分异的主要地质地理控制因素。为合理有效地评价我国地表自然环境的安全性,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2.探讨砷、氟、硒、铀、钼、镍、钒等典型生命元素的地质历史过程及发展演化规律及分布规律,以及与生物发展演化的关系,特别是在地史时期重大生物变革时期的发展变化以及与生物演化的关系,从另一个新的角度来探讨地球环境与生物演化的关系;特别关注晚震旦世—早寒武世生物大变革、P/T界线附近的生物大绝灭事件、K/T界线恐龙绝灭和第三纪生物复苏等重要历史时期地层中所记录的特别是砷、氟、硒、铀等元素特征以及发展演化与典型生物起源和演化的关系,挖掘煤及岩石中所包含科学信息,并与现代环境对比,通过研究历史,解释现代,预测未来。是探讨地球环境和生命过程一个新的探索。
3.我国煤中伴生元素的含量、分布规律及其综合利用的可能、以及它们在开采、利用过程中的迁移释放规律以及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及控制技术研究。
代表论著
Luo Kunli, Feng FJ, Li HJ, Chou CL; Feng ZK; Dong YS. Studies on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source of fluorine in drinking water in the North China Plate fluorosis areas. JOURNAL OF 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PART B-CRITICAL REVIEWS, 2008, 90(2),237 – 246.
Luo Kunli, Lu JD, Chen LW. Lead distribution in Permo-Carboniferous coal from the North China Plate, China.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 27 (1): 31-37 FEB 2005
Luo Kunli, Xu LR, Li RB, et al. Fluorine emission from combustion of steam coal of North China Plate and Northwest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7 (16): 1346-1350 AUG 2002
Luo Kunli, Zhang XM, Chen CH, et al. Estimate of arsenic emission amount from the coal power stations in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9 (20): 2183-2189 OCT 2004
Luo Kunli, Xu LR, Tan JA, et al. Selenium source in the selenosis area of the Daba region,South Qinling Mountain,China. Environmental Geology 45(3),2004,426 – 432.
Luo Kunli, Ren DY, Xu LR, et al. Fluorine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Chinese Co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2004, 57(2), 143-149. (SCI)
Luo Kunli. Arsenic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Chinese Coals. J. Toxicol. Environ. Health Part B. 2005; 87(4): 427–438
Zhang Xinmin, Luo Kunli et al. Distribu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mercury in the topsoil and dust of Beijing city.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xx (2006): 368(2-3),713-722
Xu Lirong, Luo Kunli, Feng Fujian, Tan Jian’an. Studies on chemical mobility of fluorine in rocks (2006), fluoride 39(2)145–151.
H. E. Belkin, K. Luo.Late-stage sulfides and sulfarsenides in Lower Cambrian black shale (stone coal) from the Huangjiawan mine, Guizhou Provinc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2008, 92(3-4),1438-1168.
Y. L. Zhang Z. F. Wang K. L. Luo M. J. Ding W. Zhang ? X. D. Lin X. C. Ya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race elements in topsoil from the northern slope of Qomolangma (Everest) in China. 2006, Environ Geol. 123-
南秦岭大巴山区河流、泉水、井水的含硒量及其分布规律.地质学报.2002.第一作者.
南秦岭缺碘区的紫阳县发现富碘泉.地质科学.2002,37 (4).第一作者.
南秦岭早古生代地层含硒量及硒的分布规律.地质论评.2001.第一作者.
西安市燃煤中铅的排放量及其环境效应.环境科学.2002.第一作者.
陕南硒中毒区分布的地层时代.地质论评.2003.第一作者.
陕西韩城寒武系张夏组和三山子组三叶虫动物群.古生物学报.2001.第一作者.
大巴山区早古生代基性火成岩的形成时代.中国区域地质.2001.第一作者.
云南昭通喀斯特氟中毒区煤、土和水中氟的含量与分布[J].煤炭学报,2007,32(4),363~368. 第一作者
中国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动力煤氟的排放量,科学通报.2002.第一作者.
大巴山区早古生代地层和石煤中硒的化学活动初步研究.环境科学学报.2002.第一作者.
任德贻,赵峰华,代世峰,张军营,雒昆利. 煤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28~135.
招生专业:环境科学
招生方向:地质环境与健康
联系方式:010-64856503,luokl@igsnrr.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