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简况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理资源所”)于1999年9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前身是1940年成立的中国地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1956年成立)整合而成。 

地理资源所的定位是:以解决关系国家全局和制约长远发展的资源环境领域的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为着力点,以持续提升研究所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线,建设成为服务、引领和支撑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研究战略科技力量。 

发展目标是:成为在我国陆地表层过程、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安全、生态系统及地理信息系统核心科学与技术研究中起引领作用的综合研究机构,成为国家区域发展、资源利用、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思想库、人才库,成为国际地理科学、资源科学和生态建设领域的著名综合性研究机构。 

2023年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中国科学院全院上下认真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我院提出的“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目标要求,聚焦主责主业,狠抓工作落实。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所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带领全所职工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创新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持续强化自身使命定位,结合研究所“十四五”创新发展任务,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强化研究所在国内资源环境研究机构中的领先发展优势。

地理资源所科研系统由7个实验室(包括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院重点实验室、1个院工程实验室和1个所重点实验室)和3个台站组成,分别是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院重点实验室、院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工程实验室、资源利用与环境修复所重点实验室、禹城综合试验站、拉萨高原生态综合试验站、千烟洲生态试验站。 

地理资源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现设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地理学(含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学4个二级学科)、生态学;设有环境科学和区域经济学2个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设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学、气象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区域经济学8个学术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和农业管理(农业硕士)、农业工程信息技术(农业硕士)、资源与环境(工程硕士)3个专业硕士培养点。设有地理学、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截至2023年底,地理资源所共有在编职工647人,包括“两院”院士10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4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研究员及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91人,副研究员及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03人。现有在读研究生1155人(博士生732人、硕士生345人,其中外国留学生37人),在站博士后171人。

2023年,地理资源所新争取各类项目582项,其中新争取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项目10项、课题29项作为依托单位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项(其中,面上38项,青年36项,优青2项,重大项目课题1项,重点基金4项,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2项,组织间国际合作研究项目3项)本年度在研的重大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项目30项、课题87项;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2项、专题13项;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3项、课题19项;基金重点项目18项,重大项目1项、课题7项,杰青4项,优青11项,创新群体2项;院先导专项项目7项,课题34项;院重点部署项目3项;合同额大于500万元的地方/企业委托/其他横向等项目32项。

2023年,共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社会科技奖励13项。其中,地理资源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二等奖2项,作为第二完成单位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作为第三完成单位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

2023年,地理资源所发表论文2882篇,其中SCI/SSCI 2046篇;出版著作(地图集)50部,完成各类规划5项、标准12项,获各类授权专利240件,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91件;21份咨询报告与建议得到国家采用,其中4份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



                                                                    2024年5月